新闻中心 分类>>

米乐M6平台大学开放校门何时不再是一种呼吁

2024-02-04 15:35: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米乐M6平台大学开放校门何时不再是一种呼吁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话题近几日再度称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根据李植在知乎发表的文章介绍,北京大学现在进出校门要刷脸,但是他没有授权学校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刷不了脸,进出学校需要门卫查验工作证后放行。因为查验工作证经常需要耗时十几秒时间,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但是最近一天入校时,保安在校园里追了他半天,跑步没追上又骑了自行车来追。最后以李植向保安出示工作证结束。

  关于大学要不要开放校门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未有定论。可见的事实是,大学的校门不仅没有开放,反而有越关越紧的趋势,不仅对外来的游客,对本校的教职工亦是如此。身为北京大学的教师,李植副教授“跨栏式”进校园,乃至于在校园内被保安追逐的一幕,看起来相当的滑稽,不过他也以这样一种另类的方式,再次把这个话题推上了热搜。

  其实从道理上说,大学向社会开放校园,让社会公众自由参观,是完全能够成立的,也是应该的。公办大学的办学资金来自于公共财政,大学本质上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向社会开放,让公众共享这种社会性资源。国外很大知名大学,都是不设围墙的,外人可以自由出入。根据李植在文章中的说法,北大校园出入要查证件始于2008年。在此之前,北大是可以随意进出的。

  在公共讨论的层面,支持大学开放校园的声音,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好的大学没有围墙”,认为大学之“大”在于“有容乃大”。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胡娟教授表示,公立大学的校园是公共资产,大学校园的开放是符合公共资源利用原则的,是高等学校应承担的一项义务和责任。

  但为什么在如此强烈的呼吁下,大学校园还是不能开放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方便管理。对于大学管理者来说米乐M6,打开校门,让社会公众进入大学,就是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校园安全,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这种顾虑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显然是有点过度紧张了。大学并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如今治安情况已经大大好转,到处都是摄像头,即便开放校园,发生违法犯罪也是极低概率事件。更何况,不同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成年,具备自我保护和防范的能力。

  还有一种说法是,高校设置围墙是有必要的,关键是要突破无形的墙,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型大学。其实大学的开放,不仅包括内在的开放、精神的开放,还应该包括外在的开放、物理意义上的开放。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此大学连校门都不愿打开,如何体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大学气质?

  大学开放校园,不能止步于呼吁,而应该提上议事日程,有条件的大学,不妨先把这件事做起来。毕竟,让一名大学教师每天“跨栏”进校园,并不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