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体育教育在全世界愈发得到重视难道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

2024-02-16 02:10: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体育教育在全世界愈发得到重视难道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近些年,国内的教育界人士一直在强调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各地也出台了针对体育考试改革的政策,如北京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成绩,深圳将100米游泳项目纳入中考选考项目中。种种做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在英国的私校,体育与学术同样重要。大部分英国私校,每周的平均运动时长大概是在5-6小时左右。

  被称为“绅士的摇篮”的伊顿公学是英国最顶尖的私校,伊顿学子成绩非常优异,但他们每天呼喊的口号却是“运动第一,学习第二”。这也不是一句口号,这就是一个学校的规则。在一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上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的战死率则约为20.6%。其中骑士精神可见一斑。我们可以相信,这种骑士精神与伊顿对体育的重视不无关系。

  学校设8项体育必修课和27项体育选修课,每周的体育课课时竟然达到23个小时,每天几乎有半天在运动。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学校每周三下午不安排课程,专门留出来给各个体育社团活动!

  现代的赛艇运动正起源于伊顿公学,早在1811年,伊顿公学就首次举办了8人赛艇比赛。比1896年赛艇成为首届奥运会正式项目整整早了85年。直至现在,赛艇一直都是伊顿的王牌体育项目之一。

  为了招纳赛艇人才,伊顿不仅设立了全额奖学金,还雇用了温莎郊外的Dorney Lake,专门用来进行赛艇训练和举办赛艇比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赛艇比赛和静水皮划艇比赛,就是在Dorney Lake 举行的。

  不仅是赛艇,11人制的足球比赛也是1841年在伊顿形成的;1860年的时候,伊顿公学制定了最早的现代曲棍球规则;另外,伊顿还创造了许多独有的体育项目,例如伊顿墙球、伊顿五人、伊顿野地足球等。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将体育、德育和智育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他认为体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战争的胜负和商业的成败,还是个人心智发展的基础。

  在今年的中,全国政协委员姚明说米乐M6平台,除了锻炼身体,体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良好的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提高反应力和抵抗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更重要的是,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意识以及协同合作的意识。体育竞技中的输赢可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今后人生中的输赢,教会孩子如何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取得成功。胜不骄,败不馁,这是体育比赛中重要的精神,也是为人处世的重要信条。

  在像伊顿公学这种重视体育教育的学校学习,孩子不仅能参加丰富的体育项目,从小锻炼自己强健的体格,还能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样的人毕业后进入社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自1440年建校以来,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伊顿公学中走出了20余位英国首相、诗人雪莱以及经济学家凯恩斯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作为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它也不止一次被媒体冠名为“统治不列颠的学校”。

  只要看一看这些被称为“Old Etonians”的伊顿毕业生你就能体会:拥有了这个称谓,就相当于拥有了让平常人无法匹及的人脉。

  伊顿公学可以说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会有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

  始建于1896年的威雅公学,是英国最难进的女校之一,曾三度被《泰晤士报》提名为全英年度最佳学校,其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丝毫不下于伊顿,被《卫报》冠以the Best of the Best之名,学术水平常年在英国私立中学中高居榜首。

  虽然贵为第一,但曾经在伊顿担任过十多年招生官的William Rees先生却说:“单独一年的排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性,而且相对而言,每个学校也存在某一届更强或更弱的情况。”

  从事英国私校招生工作逾15年的威雅公学前招生官Debbie Bellenger女士也曾表示,不能简单地看排名选学校,事实上没有“一体适用”的通用法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学业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想要让孩子入读英国中学,却被择校、准备、面试、适应等一连串的问题阻碍?我们不妨看看伊顿和威雅公学的前招生官怎么说。

  8月8日,伊顿公学前任招生官William Rees先生和威雅公学前任招生官Debbie Bellenger女士将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家长们可以选择到上海、深圳、北京活动现场连线前招生官,听他们直播分享如何帮助孩子挑选最适合他们的学校,深度揭秘顶尖公学招生规则。

  比如在伊顿的面试中,他们会考察这个孩子有何种才智和天分:他能独立思考吗?他能和老师积极交流吗?他有自己的想法吗?他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吗?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很容易被中国家庭所忽略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