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米乐M6体育你或许不知道30年前的上海宁出门全靠它

2024-05-08 21:24: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米乐M6体育你或许不知道30年前的上海宁出门全靠它说到自行车,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作为曾经的“自行车王国”,我们有着独特的自行车记忆。如今的上海马路上基本都是电瓶车和共享单车。可在30年前,

  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当时称自由车)传入中国。由于当时都穿大袖长袍,车座较高,骑行不便,车辆又少,能骑车者为数极少。

  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自行车随着西方的其他器物一起传入中国。随着新式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刊登相关自行车的内容成为报章的热点之一。

  1868年,当时有报纸以“自行车”为题报道说:“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于前,一轮于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人如踹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人见之,相见者多矣。”这也是自行车传入中国可查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之一。

  直到 1885 年“自行车及其零件”才第一次被列入“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由上海的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从事进口自行车代理销售,销量不大。而踏飞洋行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家专卖自行车的商店,洋行的名称为“踏飞”,即“踏车而飞”之意。

  到 1900 年,上海已经有惠民、曹顺泰等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商品畅销,生意兴旺。

  当时经营品种主要有英国的三枪、兰苓(Raleigh)、海格里斯等品牌,德国的司麦脱等、美国的哈雷戴维逊牌以及各种自行车零件品种、型号上百种。

  众多民族企业家及有识之士力促自行车的国产进程。1926年,上海大兴车行正式进行自行车车架的组合、焊接和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

  1930年,同昌车行又开设自行车制造厂,其车架、前叉等主要部件均自行制造,而且品种规格较多,配以少量进口零部件组装成平车、童车和三轮运输车等,采用飞马、猛狗、飞人、飞虎、飞熊、飞鹰、燕子等商标,通过上海同昌车行和南京、汉口分行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世纪20年代,自行车的用途渐行渐广。上海邮政、电报两局,为传达电讯迅捷起见,开始大量采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上图为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奔走在上海大街小巷的电报传递员)华人学生及洋行华员此时也开始将自行车用作往返的代步工具。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昌和制作所更名为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有限公司上海机器厂第二制造厂,后改称为上海机器厂。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上海机器厂改名为上海制车厂(后改名上海自行车厂)。

  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力量,在上海自行车厂设计一辆新的28英寸平车,命名为“标定车”(即标准定型的自行车)。上海自行车厂从技术、物资等方面做了大量试制准备工作,于1955年12月制造成功10辆样品车,全部达到设计要求。结束了中国自行车在产品设计、规格尺寸等方面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采用公制,统一了全国自行车零部件的名称和产品设计规范。上海自行车行业于1964年制造成功永久和凤凰牌PA14型高级平车,各小批试制200辆。

  20世纪80年代,上海自行车工业又迎来一次高速发展时期。1986年12月1日,成立以上海自行车厂为主体,以生产永久牌自行车及零件为主导产品的跨省市、跨部门、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体——永久自行车企业集团。

  上图中的这些场景曾经是上海市民最熟悉的记忆,有市民回忆“在那个70年代能骑自行车上班是件最时髦的事。清晨迎着微风,响着清脆的铃铛多得意啊!”但当时要买辆自行车比现在买辆汽车还难。

  经历过那年代的人都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商品匮乏,购买自行车是要凭自行车票的,而拿自行车票在当时的工作单位是按号排队的。当时刚进单位不久的小青年,轮到拿到自行车票,不知猴年马月!当时一些有本事的年轻人,会经常光顾“淮国旧”以及中央商场,那是淘零件,自己DIY拼装的圣地。

  那个年代是人们使用自行车最充分的时代,因此也是上海自行车文化最繁荣的时代。脚踏车与大家的生活如此贴近,作用远超现在轿车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很多老上海人的回忆里最开心的事,就是周末的时候,全家两辆脚踏车米乐M6官网,孩子横坐在爸爸自行车大梁上,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游玩。这些暖暖的画面是深藏在脑海中的骑行记忆。

搜索